查看原文
其他

白光润: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探讨微观层次的空间相互作用关系

2016-03-03 白光润 赛杰奥


自1961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至今,我与地理学结下了40多年的不解之缘,对这门科学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对地理学的感觉最初是困惑、彷徨,觉得自己入错了门,羡慕物理、化学和数学一类的科学,觉得它们才是真正的科学。它们可以制作器物,发明各种各样的新制品,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福音;它们可以预测未来;它们的结论放之四海皆准;它们可以帮助人们上天入地,提高工作效率,改变世界。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对地理学有了更深的理解,特别是读了哈特向的《地理学的性质》和《地理学性质的透视》等著作之后,我了解到地理科学方法论的特殊性,即地理学的方法论不同于一般科学,它主要研究的是事物的差异性,而不是普遍性;追求的是事物的个性,而不是共性。也就是说,地理学家提供的研究成果是让人们了解各个区域地理环境的特征,从而因地制宜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地建设环境,发展经济。“区划”、“规划”就是指导人们认识不同区域、不同地理环境的特点,并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保护与发展措施。这是20世纪80年代我对地理学的认识。这种认识一度激发我投入城市研究、土地研究的热情。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掀起了一股地理学理论革命的热潮,回忆当时的学术认识,有两个主要特征。其一是把地理学的地位提高了。钱学森提出了“地理科学”的概念,把地理学提到“大科学”的高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平起平坐。他认为地理学具有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三个层次,是立体的、综合的和文理交叉的跨学科的大科学。其二是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地理学不再是一般的文化知识,而是能够解决国民经济重大基础问题的科学。用陈述彭院士的话说,就是地理学从钝刀子割肉变为快刀子割肉,应用性更强了。十多年来,我沿着这一思路写了《地理学引论》、《地理学导论》、《地理科学导论》和《现代地理科学导论》等多部著作。我记得,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地理学界,区域地理学被冷落,计量地理学风靡一时,3S技术得到广泛青睐,区位论、区域经济学成为地理学,特别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热门。


但是,随后的研究使我产生了新的困惑,那就是地理科学是空间科学的说法受到了质疑。把空间作为研究对象是个假命题,因为空间、时间是事物的属性,没有脱离事物本身抽象的共性空间,更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空间规律。即使某一类事物的空间规律,如气候、植被、城市、人口、经济的空间规律,也受时空尺度、具体环境的制约。为此我写了《地理学哲学贫困》的论文,指出地理哲学的空间难题。哈特向这个“幽灵”又回来了,那就是企图在地理学中寻找像牛顿定律那样的放之四海皆准的“定理”、“定律”,就像“将方塞插入圆孔”一样,几乎是办不到的。因为这类的“定理”、“定律”都不考虑具体地理环境,除非地理学不再研究地理环境,才能完成这类命题。一方面地理学要科学化,要有预见性、指导性;另一方面地理学研究的就是有时空标定的地理环境。这是一个“二律背反”的命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产生了地理学应用理论问题。就区位论这个问题而言,它最初主要产生于经济学界,其方法论是逻辑实证主义的,也就是说没有时空标定,与具体地理环境无关,与人无关。在实践上,这些传统区位论的应用并不广泛,尤其在微观尺度上、在具体应用层面上,对经营者来说几乎是鲜为人知的。选址是工商业者的一件大事,但是有谁去考虑区位论呢? 主要是依赖经营经验,再就是所谓“风水”了。目前在我国的大城市已经出现了为企业选址、规划和策划的咨询公司。尽管这方面的社会需要日渐强烈,但理论方法确是经验性的,杂乱无章,有的甚至是江湖术士般的“策划大师”。同时,我们的大学、科研单位对小尺度具体应用层面的区位问题不屑一顾,很少研究。这就如同两条并列前进的车道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学校里出来的人除了个别人有机会给国家大项目的选址提些意见外,剩下的只有教书和在圈子里发文章,如同竹筒里的豆子晃来晃去,声音蛮响,但跑不出竹筒,基本是内循环。我正是出于冲破竹筒的想法,从2000年起一直致力于应用区位论、微区位论的研究。《应用区位论》这本书就是几年来的研究总结,就是为适应我国现代地理学发展的实际需要,从微观、应用层面对区位论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从微观层面上看,经济地理除了积极参与新的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外,还要参与大量城市微观尺度的空间设计和区位选择工作,科学集约地利用城市土地成为未来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但是,我们在这些方面的研究还较薄弱,理论建设、方法研究的任务十分迫切。只有关注社会生活中大量出现、经常发生的鲜活实际问题,在实践中不懈探索,才能推动经济地理学发展,切实为我国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陆大道



《应用区位论》主要基于区位的尺度观、时序观、环境观、结构观和行为观,探讨微观尺度下具体的应用区位问题,讨论商业、办公型生产服务业、居住与房地产、都市产业、旅游、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应用区位问题。本书很多方面是概括和总结国内外同行的研究成果,在空间集聚、空间竞争、空间关联三个方面讨论市场空间过程的机制和规律,从学术上来讲,就是空间结构动力学思维。“距离-运费”的思维是传统区位论的主线,本书把它留给了宏观、中观的区位分析。采用完全不同的方法论,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讨论微观层次的空间相互作用关系,从这个点出发分析区位是本书的特色或创新的见解。书中结合理论内容配置了大量作者亲历、亲见的实际案例,用以佐证理论,帮助理解。



本文由刘四旦摘编自白光润著《应用区位论》一书“前言”。有删减,标题为编者所加。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ISBN 978-7-03-025341-5


《应用区位论》阐述现代区位理论的发展演化、研究视角、社会经济意义;论述应用区位理论及其实践路径;结合社会经济实际探讨商业、住宅与房地产业、办公型生产性服务业、城市产业、旅游业、公共设施等区位问题。书中汇集了现代区位研究的前沿学术成果,提出了应用区位研究创新的学术思维。书中配有大量案例和专栏,实践应用性强。本书适于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等专业学者阅读和使用适于用作上述专业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书中提出的理论与方法对各类行业的规划和选址具有指导或参考作用


【版权申明】本文为科学出版社地球科学订阅号——赛杰奥(sci_geo)原创发布,转载请保持内容及公众号相关信息的完整,违者必究!


地球为你而转!

欢迎关注:赛杰奥(sci_geo)

科学出版社地球科学订阅号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本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